从运动白痴到马拉松菜鸟

来源:源创易景观设计官网 作者:源创易官网 浏览:3359 发布时间:2015-09-02

上篇:运动白痴


1.jpg


从小对于参与运动的记忆只有几段:


小学参加过所谓的田径运动小组,也只是模模糊糊的记得操场上跑圈,冲刺的场景而已;


中学因为第一次打篮球而被冲撞出界的可怕经历让我再也不想参加这么剧烈的运动;


高中快要结束的时候因为认识了喜欢打篮球的好朋友而被软磨硬泡的带下球场,才发现原来冲撞也是有它的乐趣的——在于要抗衡。于是一发不可收拾的找课间和课后时间打球,全当是备战高考紧张情绪的缓冲剂;


大学里再打球时,许久不练再加上彼此不了解大家的特点,每次打下来节奏都怪怪的,还很累。才发现有一票互相了解,志同道合的球友原来很重要。


大学体育课里要考跑步项目让平时基本不运动的我无比紧张,每次在考前一个月开始准备,隔三差五就跑一跑。其实目的很简单,怕正式考试时跑的太辛苦。说真的现在回想起来那样的跑法既没有什么荣誉感也没有很好的训练体验,有的只是应试需求而已。


出来工作后更是难得运动,大部分时间在加班,或者加班后聚会,吃饭,喝酒,KTV。唯一还在进行的就是游泳,说的直白点开始的目的也不单纯,完全是因为工作压力太大导致每周日失眠,有病乱投医想到了它,一游之下发现这是几乎可以根治我失眠问题的偏方,于是就不停地游下来,近乎变成一种习惯。


坦白说,这样的经历描述下来用运动白痴的称号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



中篇:马拉松菜鸟


2.jpg


真正的开始跑步是从2013年7月开始,参加戈壁挑战赛是开始跑步的初衷。


第一次去深圳湾跑步是戈壁华南训练营的启动,5公里的跑步作为开幕的一部分,后来才知道考虑到激励大家实际距离其实是打折扣的。就是这么一次短距离的跑步下来后觉得整个人困乏难耐,连吃饭的胃口都没有,只想睡觉。


但是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没想到跑步的日子就开始了,三五不时的去深圳湾跑个3—5公里,尽管跑的十分辛苦抱着将来可以参加戈壁挑战赛的遥远梦想还是一路跑下来了。


3.jpg



在这样的日子里第一次读了《爱上跑步的13周》,《谁能天生就会跑》这些相关跑步的书籍,参加了训练营的第一次10公里的测试比赛,我记得那是台风来临前夕的测试,风雨中跑下来浑身湿透。在读取跑步圈数有争议的前提下,我取得华南并列第10的名次。也让我第一次知道自己竟然可以10公里跑到50几分钟,尽管测试成绩并非优异,不过我对自己努力后的成绩很满意。


4.jpg


那是我第一次在面对台风来临,大雨倾盆中还集中集中精神做一件事,我万万没想到让我发神经去这么做的竟然是跑步。


在这些跑步的日子里,之后的训练和测试赛一次次的冲击我的运动能力和我认为的运动限度:从公路到郊野,从土路到沙滩,从半程到全程的马拉松。一路跑来,原来那句“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是真的在慢慢的努力中在实现。


到此我终于可以说:自己从一名标准版运动白痴升级到2.0版的马拉松(长跑)菜鸟了。



下篇:心得体会


5.jpg


科学的训练,最早开始跑步时觉得只要能坚持就可以了,再加上自己有持续游泳的习惯,自信满满。结果却发现完全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第一年磕磕碰碰的跑下来进步非常缓慢。在好不容易提高了一点速度后还跑出了腿伤。这个时候才发现跑步虽然是一门基础训练项目但其实更需要有科学的训练方法。不光要注重速度还要注重跑量;不光要匀速拉距离,还要结合场地跑变速;不光要跑步还要进行身体素质的训练。


训练,休息,营养同样重要。


要想事半功倍就要找对方法。


科学的装备,这是我开始忽略了的部分,随便找了一双休闲运动鞋就开始跑了,跑了小半个月,足弓就开始痛的厉害。教练说了一句你的跑鞋有问题,自己才意识到问题所在,换成了专业慢跑鞋,足弓的问题自动消失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一个人跑和一群人跑,尽管开始跑步时也抱有不需要太多人就可以进行的省事心态,跑的越多越发现其实一个人跑不出状态,跑不出距离。


6.jpg
2015年第二届源创易集团“漫跑会”10公里跑步


我一次跑塘朗山的体验就很深刻,原定计划是跑两圈上下,第二圈就不想跑了但又不想马上放弃,于是心里在想碰到我们队长就跟他下山吧。结果就这麽磨磨蹭蹭的跑到了2/3碰到队长,他竟然说很快到顶了,就拉着我一起登顶。下山后又饿又累,不过想想完成了训练计划很开心。没想到训练竟然还没有结束,还有15组近乎垂直的台阶要跑,我这次完全不想完成它,只想好好休息吃块准备好的西瓜。队长又一次拉我一起说跑几组看看,我十分不情愿的跟着他屁股后边跑了3组就又开始继续动起放弃训练计划的念头。就这样矛盾着一边企图放弃,一边继续跑,到最后3组教练竟然要求每一次完成的时间,让我惊奇的是我竟然在要求时间里完成了训练。训练完成的时候队长才和我说,其实他没有告诉我在跑山的时候他就想放弃了,想等我们上去自己就不好意思放弃训练计划。后边的15组台阶也是有大家一起才做到完成训练计划。原来过程中大家都想过放弃的,但是庆幸的是我们都没放弃,坚持了下来。


伙伴的支持和团队的力量有时会在不经意的时刻释放出意想不到的能量。




项目推荐

Copyright© 2015 UC Landscape Architecture Limited 粤ICP备09160559号-2